点击关闭

行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奶价“跌跌不休”奶企该如何过冬
信息来源:山东省奶业协会 发布时间:2015年 01月 15日 阅读次数:1536 次

刚入冬,我省奶企不仅面临牧草的提价,也面临奶价持续走跌的窘境。这一升一降,让奶企提前感受到严寒的到来。

当前,鲜奶收购价格陷入了“断崖式”下跌。 2013年“奶荒”时,6元/公斤的原奶收购价还记忆犹新,而2014年市场却出现了原奶过剩,降到现在的4元/公斤。降价,让我省正在蓬勃发展中的奶业倍感不适。

“奶价走低,一方面是进口奶源增加,另一方面是我国奶牛养殖量自2013年以后出现大幅增加,产能相对过剩导致奶贱伤企。 ”业内专家称。

奶价持续下滑 中小奶企吃不消

利辛县的安徽正源牧业公司有奶牛2000多头,是一家中等规模奶企。 “现在每公斤鲜奶能买4元,再往下跌就不及成本价了。”11月11日,正源牧业负责人李魁兴忧心忡忡地说,去年每公斤一度能够卖到5.8元左右,全年能盈利300万元。 “今年如此低的价格,让我们中小企业很难维持下去,公司处于亏本边缘。 ”

现代牧业是我省最大的奶企之一,有存栏奶牛18.68万头。但是,年底牧草价格提高,以及鲜奶价格持续走跌,让企业感到巨大压力。企业相关负责人称:“针对购奶方的压价,企业已降低供应蒙牛的奶源比例,开发多家客户,目前已与国内一些知名乳品企业订立合作协议,例如雀巢、陕西银桥、新希望及菊乐等。 ”

为何奶价“跌跌不休”?进口奶源大量涌入,冲击着国产奶的价格。随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对生活品质提升的动力更强,会更倾向于消费国外高质奶产品。国外奶粉及鲜奶进口量急剧增加,导致原料奶价格不断下滑。

资料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奶粉进口64.8万吨,同比增长41%;上半年我国进口鲜奶同比增长35%。最明显的例子是,新西兰国际奶粉价格从今年1月份的4.2万元/吨跌到10月份的2.1万元/吨,大量物美价廉的进口奶粉给国内市场造成了很大冲击。

鲜奶价格下跌还有产能过剩的原因。去年闹“奶荒”,奶价上涨导致国内奶企加大奶源投入力度,奶牛存栏量激增,出现奶源相对过剩。安农大教授李福宝认为:“鲜奶价格的涨跌,进入了类似‘猪周期’的情况,这幕后推手是市场供给的失衡。 ”

产业基础较差 抵御风险能力弱

“我不知道怎么调整目前的窘境,随着人力成本、饲料价格的提高,企业越来越困难,我都有转手出售奶牛的想法。 ”一位小型奶牛场的负责人说。

鲜奶价格下降或上升是市场的必然现象。 “一直以来相关部门对国内乳业出现的问题缺乏一种体制上、格局上的管控。 ”业内专家认为,鲜奶价格大起大落还与国内鲜奶生产环节效率不高、成本过高等因素有关。

2014年8月,国际鲜奶价格降至39.2美元/100公斤,折合2.41元/公斤;8月份我省生鲜乳价格3.9元/公斤,高于国际价格63.9%,考虑到品质上的差异,省内牧场奶收购价格比国际奶价差距更加悬殊。

目前我省奶业产业基础十分脆弱,之所以短期遭受进口奶粉的冲击,主要是因为奶业发展时间短,产业链不够健全,极易受到内外环境的影响。此外,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不合理。我省乳制品行业没有形成系统化、多元化格局,多数奶企只能处于提供原材料的产业链上游。

“现在卖奶还经常遭收购方的挑刺。而在去年,基本上是有奶就能立即卖,只要质量合格就行。 ”李魁兴说道。像正源牧业这样的省内奶企,由于收购方伊利、蒙牛等企业奶制品销路下降,导致原材料供应价格受到打压。

“期待政府出面规范市场,并调整产业布局。奶企会更加注重鲜奶质量,奶牛养殖户也会相应减少鲜奶产量,价格会慢慢回升,鲜奶市场将逐渐趋于正常。 ”安徽奶业协会相关负责人说,奶企的发展最终需要依靠自身,全部指望政府的扶持和调控也不现实。

重塑企业形象 壮大实力是根本

近日,我省某奶企被媒体曝出销售病牛,相关部门正在调查事件细节。毋庸置疑,事件已让企业蒙受形象损失。

“国内乳制品每隔一段时间就被曝出质量问题,让消费者对于乳制品的质量安全打上了问号。 ”业内专家表示,鲜奶的价格取决于供需变化,消费者选用进口奶还是国产奶取决于奶企的竞争能力。

如何改变省内奶企的形象?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夏淑梅认为,需要尽快摆脱低品质形象,提高生产效率。 “一方面,奶企要练好内功,引进专业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提升竞争实力。另一方面,政府应为企业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

“为扶持国内奶企发展,国家需要出政策,减少国外奶粉的进口,合理调整鲜奶产业布局和产品结构。 ”业内专家建议,在乳品生产上,企业应在重视质量的前提下合理化发展。在奶源上,散养户应避免手工挤奶中的二次污染问题。 “改变乳企现状,不仅需要改进技术,引进人才,国内奶企还要有强大的社会责任感。 ”

经过近年来发展,我省奶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不管是从技术装备和标准厂房建设水平上,还是从生产到销售环节都有了很大提高,甚至部分企业接近了国际水平。但是跟其他国内奶企一样,对于改进行业形象和恢复消费者的信心,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来源:安徽日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