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地处南半球,由南岛、北岛及一些小岛组成,国土面积27万平方公里,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面积相当,人口435万。新西兰全境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全国面积的75%以上,属温带海洋性气候,雨热充沛,草地生产力很高。
新西兰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农牧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量的50%。发达的草地畜牧业在新西兰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畜牧业生产用地接近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约900万公顷的人工草地中有50万公顷可灌溉,还有200万公顷的天然草场。羊肉和奶制品出口量居世界第一位,羊毛出口量居世界第二位。
奶业是新西兰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新西兰全国有11618个奶牛场,425万头泌乳奶牛,按总人口计算人均约1头泌乳牛。每年生产130万吨乳固体(新西兰主要统计乳蛋白和乳脂肪合计的乳固体量),约折合1560万吨原奶。
新西兰具有得天独厚的草地资源,奶业生产主要基于先进高效和低成本的放牧生产体系。在新西兰,对奶业生产效率的评价是以每公顷草地生产的乳固体来衡量的,牧草的科技含量直接影响着奶业的发展。为了实现每块草地效益最大化,草地建设受到特别重视。在降雨量不足的地区,一般都有先进的灌溉系统,以便全年均衡生产牧草;大部分草地都采取测土配方施肥提高生产能力,在粘土较多的地方还要铺设透水管线保证牧草生长。牧草品种一般以80%的多年生黑麦草和20%的白三叶混播,7-8年翻种一次,牧草长势较差的地方会及时进行补种。奶牛饲养一般采取季节性放牧和划区轮牧方式,平均单产仅有3.8吨,但生产成本低,干物质含量高,乳脂肪和乳蛋白两项合计含量在8.3%以上。
新西兰牛奶生产呈现出很强的季节性,每年7月到下一年5月初是挤奶季节。为了让奶牛产犊与牧草生长的季节性相吻合,一般在秋冬季节配种,平均妊娠283天,次年集中在春夏季节的82天内产犊。牧场主和加工者受气候条件的影响较大,由于原料奶供应的季节性,在供应淡季时加工设备开工不足。
新西兰82%的奶牛场在北岛,主要分布在第一大城市奥克兰以南,汉密尔顿地区;18%的奶牛场在南岛,主要分布在第二大城市基督城附近。近年来,由于奶牛养殖的比较效益高,使一些农场从饲养绵羊和肉牛转为饲养奶牛。在这种情况下,新西兰全国乳品产量在最近9
年里,平均每年增长3%。新西兰奶牛场平均占地131公顷,平均每公顷饲养2.8头奶牛。在过去10年中,牛群规模平均增长了60%,奶牛群数量减少21%。随着牛群规模扩大和更多合作牧场的建立,南岛奶牛场显著增长。
新西兰乳品加工行业以牧场主拥有的合作企业为主体。三家主要的乳品加工企业恒天然(Fonterra)集团、西部(Westland)乳品公司和塔图阿(Tatua)乳品公司均为合作企业,2008/09生产季收奶量占新西兰全国的96%,其中恒天然(Fonterra)一家就占92%。
新西兰是全球主要乳制品出口国,超过93%的原料奶被加工成干乳制品用于出口,国内消费仅占很小一部分。乳品出口对象主要有美国、中国、日本、马来西亚、欧盟、澳大利亚等,出口产品以奶粉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