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专题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CCTV1名人讲述奶业困局和破题妙计
信息来源:山东省奶业协会 发布时间:2014年 12月 16日 阅读次数:4309 次


11月28日,央视《朝闻天下》就“乳品企业并未下调乳制品价格”问题播出了记者调查报道,山东奶业协会会长就该问题接受了央视采访。本文为张志民会长在第三届山东现代奶业大会上的讲话摘要,详细分析了奶业发展症结,并为其开方下药。


文 | 张志民 山东奶业协会会长


(小标)四大因素制约山东奶业未来发展


山东是我国奶业的大省,奶牛存栏、奶山羊存栏、奶类总产量、乳制品加工总量均居全国前列。总体看,近几年奶业发展形势基本稳定,规模化水平不断提高,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升,乳品质量安全稳定向好。2013年全省奶牛存栏125万头,比上年减少4.8万头,降低3.7%;牛奶总产量271.4万吨比上年减少12.5万吨,降低44%;牛奶人均占有量27.9公斤,比上年减少0.5公斤,降低4.8%;乳制品产量274.74万吨,比上年减少45.98万吨,降低14.34%。奶牛存栏、奶类产量均居全国第五位,奶山羊存栏居全国第二位,乳制品产量居全国第三位。不论从现实看还是从长远看,产业链利益分配失衡,国际市场,养殖环境,内在需求低迷等四大压力的因素都将影响到山东奶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自今年2月中旬以来,奶源供需形势骤然变化。从2013年下半年的严重“奶荒”突变为严重“过剩”。到目前为止,原奶价格已连续八个月持续下跌,下跌幅度高达20%。据省畜牧兽医信息中心畜产品市场行情分析,今年第39周牛奶价格为3.62元/公斤,同比下降4.49%,环比下降0.28%。原奶拒收、压级、压价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方的奶价最低已到1.5元/公斤,价格严重违背价值,转产、卖牛、奶站关闭的现象开始蔓延。到现在,奶价市场仍然没有止跌企稳迹象。广大奶农的利益严重受损,据初步测算这次奶业生产的波动使全省奶牛生产造成10多亿元的经济损失,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上半年奶业形势不容乐观。据调研分析,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四个方面原因:


(一)对国内奶源供需形势误判,奶粉超量进口、囤货


由于暂时性的奶源短缺和所谓“奶荒”,使的国内奶粉进口商和乳品生产企业对今年奶源供需形势的错误判断,而加大了奶粉的进口和囤货,仅去年第四季度和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进口奶粉达70多万吨。2013年,山东进口奶粉2.2万吨,液态奶0.69万吨。目前,每吨奶粉进口价在2700美元左右/吨,比去年高价时下跌近50%,折合原奶价2.5—2.6元/公斤,这就进一步打压了国内原奶价格。由于奶粉的的超量进口和囤货,企业又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不得不以压低原奶收购量和收购价格,以转嫁企业负担。


(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原奶收购价失控


2008年8月,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精神,规范原料奶收购价格秩序,防止原料奶价格大起大落,维护奶牛养殖企业、养殖户和乳品加工企业的合法权益,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下达“关于做好原料奶价格协调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抓紧建立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规范原料奶交易行为,加强原料奶市场监督检查。《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也非常明确的提出,“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由价格、畜牧兽医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乳制品生产企业、生鲜乳收购者、奶畜养殖者代表组成的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确定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供购销双方签订合同时参考。”从调查情况上,“三部委通知”和“国务院条例第二十三条”形同一张空文,根本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原料奶价格在双方签订合同时也无从参考。


(三) “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对乳企业缺乏约束力


2008年10月,根据《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要求,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共同制定印发了《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供生鲜乳双方之间签订生鲜乳购销合同时使用。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这个有一定的约束力的《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基本上没有使用或走样。


对一些乳企随意的拒收、限收、压级、压价,不执行合同的做法,使处于弱势、没有话语权的奶农感到很无奈、很无助。他们非常希望政府有关部门、奶业协会能帮助说说话,解决在合同签订、执行中不公平、不公正的问题。


(四)乳制品加工量持续下降,库存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1—4月全国液态奶产量729.17万吨,同比下降2.03%,这是多年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我省继2013年乳制品总产量比2012年下降14.34%之后,2014年1—6月份乳制品产量再次出现下降,全省累计液态奶产量109.61万吨,同比下降6.7%。仅6月份就下降23.24%,下降幅度高于国内奶业主产省区的内蒙、黑龙江、河北、河南和新疆。干乳品产量5.06万吨,同比下降4.29%。据中经乳制品产业景气指数报告(2014年二季度)分析,乳制品产量同比降幅有所扩大。二季度乳制品产量为632.3万吨,同比下降3.0%,降幅比上季度扩大2.1个百分点。乳制品销售有所放缓,二季度乳制品行主营业务收入855.4亿元,同比增长14.6%,增速比上季度下降7.1个百分点。库存增长明显加快,截止二季度,乳制品行业产成品资金为80.1亿元,同比增长38.1%,增速比上季度上升25.1个百分点,从侧面反映出乳制品提价带来了需求有所减弱,致使库存水平仍处于高位。


(五)乳品消费低迷、制约了乳制品产量增长


2012年,山东城镇家庭居民乳品购买量为人均27.72公斤,比2005年33.87公斤减少6.15公斤,下降18.16%。就济南、青岛两市乳品消费情况看,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奶及奶制品购买量,济南是23.87公斤,青岛是26.69公斤。与2008年相比,济南基本持平,青岛减少7.74公斤,下降22.48%。从全国看,36个大中城市居民人均奶及奶制品购买数量从2008年到2012年呈连年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人均25.47公斤,下降到2012年的23.25公斤(为5年来的最低值)。导致乳品消费低迷、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价格高喝不起;二是不放心不敢喝;三是不了解不愿喝。乳品消费已成为制约奶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小标)正确对待这次波动及波动中出现的问题


这次奶业生产的巨大波动,充分暴露了奶业深层次的矛盾,一是暴露了产业基础脆弱性;二是暴露了我国民族奶业缺乏独立性;三是暴露了产业链利益分配失衡严重性,四是暴露了产业结构不合理性。


(一)这次波动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出现的一次较为深度的调整。“三聚氰胺“事件至今已经整整6年的时间,这期间我国奶业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新的情况,形势总的是好的。这次波动是在受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共同影响下发生的。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在我看,来这样的波动迟早要来,早来要比晚来好,它将倒逼我们加快奶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二)奶业发展中的问题,应在发展中解决,在调整中解决。这次波动给奶业,给奶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状况。同时,这也是机遇,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来解决,使我省奶业走上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树立信心,避免盲目悲观。奶业仍是我国富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从人均消费量看,我国目前年人均乳品消费量不足30公斤,不足亚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不足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在我国,奶业是优化农业结构中优先发展的产业,是改善国民膳食结构,强壮民族体魄优化发展的产业。国家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鼓励扶持发展的政策。9月29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加强进口政策措施,提出合理增加牛羊肉、水产品进口,未提乳制品进口。我认为,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很有可能,国务院领导已经听到我们奶业、奶农的呼声,也请大家继续关注。


(四)从发展全局看,这次波动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提示。实现奶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在产业体制机制创新上有突破;必须在建立产业链利益均衡机制上有突破;必须在增加乳品消费,扩大内在需求,是增强奶业发展的原动力上有突破;要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省情的现代奶业发展之路。


(小标)五大政策措施可稳定奶业生产,切实保护奶农利益


(一)“家和万事兴”尽快树立奶农、奶企一家人的理念,相互理解、多加沟通,共度难关。


(二)尽快建立原奶价格协调机制,制定山东省原奶购销合同示范文本,规范交易行为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建议依法建立山东原奶价格协调机制,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省发改委、省畜牧兽医局、省工商局及省奶业协会、乳制品生产企业、奶养殖企业代表组成原奶价格协调委员会,定期会商确定原奶交易参考价格,供原奶交易双方签订购销合同时参考。


原奶购销双方应按照统一的合同示范文本签订购销合同,凡在本省区域内进行原奶交易双方都要认真执行,并接受工商部门监督。依法处理合同执行中的矛盾纠纷。


(三)千方百计扩大原奶销路


奶牛生产具有周期性,原奶具有鲜活性。只要中央政策支持鼓励的、法律不禁止的、不违背良心道德的原奶销售的路子都可走。按照中央农村经济政策,在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鼓动和支持奶农、奶牛场、奶牛合作社等进入乳品制作、加工、流通领域,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积极推动鲜奶吧健康有序发展,实践证明,鲜奶吧的发展“诚信是核心,安全是关键,标准是尺度,文化是导向”。鼓励和支持鲜奶吧创新经营模式,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经营水平,提高经营效益。


(四)加快奶牛群的结构调整,降低饲养成本,稳定产奶量


抓住当前奶价继续走低的机遇,将“老、弱、病、残、低”的奶牛淘汰,提高其牛群的整齐度和生产水平。充分开发利用本地饲草饲料资源,采用行之有效的饲养管理技术,把饲养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保持牛奶产量的基本稳定。


(五)转型升级,建立新型的奶业生产经营组织


奶农、奶牛场、奶牛合作社要走联合之路,建立新型的合作经营组织,提高社会经营地位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对话谈判的话语权。乳品企业通过加快自建、收购、参股、控股、托管奶牛场、合作社进程,逐步与奶牛生产组织建立深度契约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以抵御市场风险。


(小标)山东省奶协今后工作的重点


“协调、服务、维权、自律”是奶业协会应尽的职责,为“奶农服务、为产业服务”是奶业协会践行的宗旨。今后协会的重点工作是:


(一)参与和促进我省原奶价格协调机制的建立


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协会的意见和建议。上海的实践证明,原奶价格协调机制是稳定原奶价格,维护奶农、企业、消费者重要举措。同时,提出尽快制定出台“山东省原奶购销合同示范文本”的建议,以维护原奶交易市场秩序。


(二)推动产业一体化进程

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推广我省奶业产销一体化的典型和做法。特别要和省内外新闻媒体合作,扩大宣传,扩大影响。


(三)为奶山羊产业发展做好服务


山东是奶山羊生产的大省,产业发展的基础好,资源丰富,技术力量雄厚,发展奶山羊产业具有得天独厚条件,把推动奶山羊产业发展作为调整奶业结构的首选。在科学研究、品种繁育、技术推广、经营模式、产品加工制作等方面多做一些协调性、服务性工作,促进奶山羊产业发展,加快奶业结构调整。


(四)开展鲜奶吧诚信体系建设活动

鲜奶吧这种新型的经营业态发展已经有五年多的时间,实践证明,它的发展适应了奶业发展的要求,得到社会、政府、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做为奶业协会要在规范行业发展、保障乳品安全,推动诚信建设,加强行业自律等方面积极开展工作,努力做好奶吧行业技术规范、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广。为奶吧从业者作好服务。


(五)积极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


通过各种渠道、各种方式,积极反映会员的诉求,当会员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运用协调、协商、仲裁、法律等途径进行维护。


(六)办好“山东奶业信息网”和《山东奶业》


在广大会员的参与和支持下,努力把“一网一刊”办好。“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们希望《山东奶业》的特邀顾问、诸位专家给予积极的指导,也希望广大会员和战斗在一线的牛人们把你们的新理念、新经验、新感受通过“一网一刊”得到广泛传播。


(七)加强与省内外行业协会的合作,开展信息与技术交流


多向省乳制品工业协会、肉类协会、饲料协会、兽药协会学习,学习他们为会员服务,为产业服务的好经验。向江苏奶业协会、上海奶业协会、福建奶业协会、河北奶业协会学习学生饮用奶推广、原奶价格协调机制建立、巴氏奶推广、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在推动奶山羊产业发展方面与国家奶山羊产业公益性项目、西北农大、陕西省奶山羊产业体系、山东羊创新团队等院校、组织联合,共同开展工作。

转载自:东石之友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