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专题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山东省“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解读
信息来源:山东省奶业协会 发布时间:2021年 12月 06日 阅读次数:5657 次

畜牧业是保障国家食物安全、促进农民增产增收、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战略性产业。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十四五”全国畜牧兽医行业发展规划》《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印发山东省打造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全省社会经济发展总体需要,结合我省实际,省畜牧兽医局牵头组织编制完成了《山东省“十四五”畜牧业发展规划》,有关情况解读如下。

一、编制背景

经过40多年快速发展,山东畜牧业历经数量增长、结构调整、质量改善、安全提升四个阶段,体量规模明显增长、结构布局持续优化、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正在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转变提升。“十四五”是进入新时代、启航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也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风险挑战很大、机遇前所未有。

一方面,消费要求升级与畜牧业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发展环境条件趋紧与资源要素约束的压力相互叠加,竞争压力增大与创新转变偏慢的问题更加紧迫,畜牧系统承担任务加重与支撑保障不足的现实仍然存在。

另一方面畜牧业发展也迎来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畜牧业作为农业高质高效的关键引领、乡村宜居宜业的有力支撑、农民富裕富足的有效策源,承载功能不断拓展,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基础性地位和支撑性作用更加凸显,人民群众更加关心关切,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支持,为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牵引。

“十四五”是我省由畜牧业大省向畜牧业强省迈进、打造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的关键时期,必须凝心聚力,持续深化扶持,奋勇开拓创新,努力开启全省现代畜牧业发展新征程。

二、定位特点

规划注重与国家和有关规划相衔接,是乡村振兴战略在畜牧业工作中的具体落实,体现前瞻性和可操作性,规划编制突出三个特点。

一是体现时代要求。打造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本,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是时代赋予山东的使命任务。规划围绕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建设高标准生产优势区、高水平保护示范区、高效率融合先行区、高效能治理引领区,打造稳产稳供、高质高效、创新创造、引领引导的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

二是融入国家战略。努力融入服务国家发展新格局,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继续巩固优势地位,弥补短板不足。全面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着力解决一批事关长远发展和“卡脖子”问题,为全国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山东方案。

三是全面系统谋划。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构建现代养殖、动物防疫、加工流通、饲料兽药、监管服务五大体系,统筹实施实施畜禽种业攻坚、区域防控拓展、质量安全提升、农牧循环深化、融合发展推进、科技创新提速、支撑服务保障七大行动,积极推动全面协同发展。

三、规划主要内容

规划共分为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总体思路、产业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五部分, 

第一部分,发展基础和面临形势。

从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疫病防控、质量安全、农牧循环五方面,对“十三五”期间我省畜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全面深入总结。同时,客观分析了当前我省畜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发展形成万亿级产业链。2020年,全省畜牧业产值2572亿元,居全国前列。肉蛋奶年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左右,占全国10%,稳居首位,可满足国内1.5亿人的消费需求。全省畜禽养殖、饲料兽药、屠宰加工、畜牧服务业等一二三产已达万亿规模,吸纳城乡直接就业300万人,畜牧业成为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产业。

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步伐加快。规模化、标准化水平持续提升,畜禽规模养殖比重84%。良种化、智慧化水平持续提升,畜禽良种覆盖率93%,畜牧业科技贡献率67.5%。品牌化、一体化水平持续提升,“齐鲁畜牧”公用品牌享誉全国,一二三产融合新业态蓬勃兴起。

重大动物疫病实现有效控制。胶东半岛建成全国唯一的免疫无口蹄疫和无高致病性禽流感无疫区。全省建成“无疫小区”6个、牛羊布病净化县6个、动物疫病净化场171个,数量均居全国首位。养殖场户防控意识、防控能力显著增强,全省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质量安全水平稳中向好。全省累计创建各类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5400多个,认定无公害畜产品1059个、绿色畜产品125个、地理标志畜产品35个、畜产品品牌企业66家。畜产品监督抽检合格率连续5年超过98%,牛奶连续10年未检出三聚氰胺等禁用物质,全省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

农牧循环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全省累计实施粮改饲260万亩,种植优质高产苜蓿11.4万亩,年提供优质饲草料750万吨。全省56个县整县制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3.2万家规模养殖场全部配建粪污处理设施,配建率达100%,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比全国任务目标高15个百分点。

第二部分,“十四五”发展总体思路。

规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加快实施“七大行动”,构建“五大体系”,建设高标准生产优势区、高水平保护示范区、高效率融合先行区、高效能治理引领区,打造稳产稳供、高质高效、创新创造、引领引导的全国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

规划坚持政府引导、市场主导,高质发展、保障供给,农牧结合、绿色发展,科技支撑、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

规划根据产业发展实际科学设置了2025年的发展目标,同时也展望长远,提出了2030年的长期目标。主要发展指标包括八项,除蛋类产量、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指标外,其他六项指标均比“十三五”有所提高。规划提出,到2025年,全省肉蛋奶产量稳定在1500万吨,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8%,科技贡献率达到70%,畜产品精深加工率达到40%,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0%以上,畜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显著提高,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基本实现畜牧业现代化,现代畜牧业齐鲁样板建设见效成势。到2030年,结构布局更加优化,质量效益持续提升,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畜牧业现代化,齐鲁样板全面成型。

第三部分,产业布局。

主要立足产业基础,统筹大宗主导品种和特色优势品种,依托资源禀赋,突出区域比较优势,以区域化、特色化、现代化为重点,明确生猪、奶牛、肉牛、肉羊、肉鸡、蛋鸡等6个大宗主导品种和水禽、兔、蜜蜂、驴、毛皮动物5个特色优势畜种区域布局,提出各品种、各区域发展思路、目标和重点,引领各类生产要素向主产区聚集,努力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区域优势产业。

生猪。坚持“稳定数量、提高质量、生态环保、提升品牌”的发展思路,到2025年,全省生猪出栏量稳定在4906.5万头,猪肉产量421万吨,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0%,产业素质明显提升。

奶业。坚持“种养结合,草畜配套,利益联结,共享共赢”发展思路,到2025年,奶类总产量达到260万吨,全省奶业在全国率先实现全面振兴,基本实现现代化,奶源基地和产业竞争力整体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肉牛。坚持“高端引领、育繁并重,规模化养殖、一体化运营”的发展思路,到2025年,基础母牛产能稳中有升,肉牛屠宰加工优势显著增强,全产业链生产模式日臻完善。

肉羊。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增产提质、延链补链”的发展思路,到2025年,优势品种资源竞争力明显增强,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不断提升,一体化产业运营发展加快,肉羊生产的数量和质量稳步提高。

肉鸡。坚持“龙头带动、集群发展、创新引领、持续走在前列”的发展思路,到2025年,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比重稳步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全产业链运行效率明显提升,现代化肉鸡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初步建成。

蛋鸡。坚持“稳增产、优供给、创品牌”的发展思路,到2025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比重、产量持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优质蛋品供给能力明显提升,品牌培育取得明显突破。

水禽。坚持“优质高效、绿色生态、产业培优”的发展思路,到2025年,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大幅提升,饲养结构更趋合理,产出供给质量明显提高,转型升级取得重大突破。

兔。坚持“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的发展思路,持续推进兔产业健康发展,形成现代兔产业的配套生产技术,到2025年,自主培育品种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健全良种扩繁推广体系,家兔规模养殖和良种覆盖率不断提高。

蜜蜂。坚持“良种化、规模化、设施化、品牌化”的发展思路,到2025年,品种培育及资源利用水平大幅提升,蜂产业规模化、标准化、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明显提高。

驴。坚持“种业引领、品牌驱动、模式升级、优质高效”的发展思路,到2025年,毛驴品种资源优势显著增强,产业规模化、生产标准化、产品品牌化水平明显提升,驴养殖效益大幅提高。

毛皮动物。坚持“区域化布局、基地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专业化服务、市场化销售”的发展思路,到2025年,产业配套服务与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良种覆盖率、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第四部分,重点任务。

提出重点加快畜禽种业自主创新、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做强做优饲料兽药产业、强化动物疫病防控、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提升科技和装备水平、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七项重点任务,通过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并分别依托相应重点工程(七大类、19项工程),做到发展有重点、工作有指标、考核有数据。

加快畜禽种业自主创新。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利用,全面落实畜禽遗传资源分级保护要求,坚持以保为先、保用结合,实现地方品种应保尽保。加强保种主体管理,开展种质资源登记。开展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强地方品种扩繁与持续选育,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开展引进品种选育提高,打造本土化品牌。加快畜禽良种繁育推广。着力提高核心种源保障能力,加快培育具有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大型商业化育种企业。

大力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开展标准化示范创建,推广家禽、生猪立体养殖。加快发展养殖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主体,抓好重点龙头企业、大型规模养殖场及新上项目落地,提升中小场户养殖水平,逐步降低散养比重。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稳步提升一级种猪场存栏规模,提高生猪核心产能;巩固传统主产区优势,推进生产重心向环境容量大、饲料资源丰富的地区有序转移。推动优势产业群集发展,布局全产业链建设,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广优良品种、适用技术,打造商品化生产基地。

做强做优饲料兽药产业。拓展饲料来源,通过扩大饲料粮订单种植面积、选种优质饲料用粮品种、开展机械化采收烘干等,提高省内优质饲料粮供给量。鼓励生产使用“两低一高”(低蛋白、低能量、高转化利用率)饲料产品,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优化提升饲料产业,加快生物饲料、安全高效饲料添加剂等研发应用,提升饲料产品品质和利用效率。加快兽药产业转型升级,严格执行新版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提升兽药产业技术水平,推动兽药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全面推行养殖场户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加强疫情监测研判和信息管理,推动动物疫病监测净化。落实“人病兽防、关口前移”要求,联合相关部门建立联防联控机制,完善免疫、检测、扑杀、调运监管等综合防控策略,协同做好人畜共患病防控,从源头前端阻断人畜共患病传播路径。加快全省免疫无口蹄疫和无高致病性禽流感区建设,力争2022年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推进畜牧业绿色发展。深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引导规模养殖场改造升级,加快养殖异味消除设施推广,推动数字化精准饲喂、自动化精准环境控制等智慧化装备应用。推进农牧循环发展。鼓励规模场通过流转、合约等方式配套土地,支持在田间地头配套建设管网和储粪(液)池等,打造种养结合基地。规范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加快建成集中处理为主,布局合理、覆盖全面、运转高效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病死畜禽集中无害化处理率保持90%以上。

提升科技和装备水平。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依托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以及省重点研发计划、省农业良种工程等科技项目,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围绕畜牧兽医重点领域加强关键技术开展攻关。大力发展智慧畜牧业,搭建覆盖产业发展全链条、监管服务各环节的一体化智慧畜牧业务支撑平台,推进政务数据和社会数据互联互通。提升养殖机械化水平。大力发展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快推进饲草料收获加工、种畜禽性能测定、精准饲喂、智能环控、畜产品采集、畜禽屠宰加工、卫生防疫、病死畜禽处理、粪污处理利用、养殖异味消除等环节全过程机械化。

保障畜产品质量安全。严格畜牧业监管执法,落实政府属地管理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以“瘦肉精”、药物残留等突出的问题隐患为重点,深入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持续保持整治打击的高压态势。加强畜牧业品牌建设,积极培育大宗优势、地方特色、生态体验等各类企业品牌。推进畜禽屠宰提档升级。推进屠宰企业工厂化屠宰、品牌化经营、冷链化流通、冰鲜化上市、一体化发展,不断提升畜禽屠宰行业水平。

第五部分,保障措施。

重点从加大政策扶持、创新金融支持、加强示范引导、强化安全生产4个层面为《规划》顺利实施提供保障,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加大政策扶持。进一步完善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坚持绩效导向,保障财政投入与畜牧业发展目标任务相适应。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畜产品流通加工领域,建设完善仓储保鲜物流体系。

创新金融支持。鼓励社会资本与政府、金融机构开展合作,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市场化、专业化等优势,加快投融资模式创新应用,为社会资本投资畜牧业开辟更多有效路径,探索更多典型模式。

加强示范引导。树立一批模范样本,带动畜牧业转型升级。及时发现总结产业发展和工作推进中的典型经验做法,多渠道、多层次加强宣传推介,营造现代畜牧业发展良好环境。

强化安全生产。强化和落实畜牧行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体责任,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来源:山东省畜牧兽医局规财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