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专题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 >>

张志民:正确分析奶业形势,采取积极应对措施——首期全国奶吧培训班专家报告
信息来源:山东省奶业协会 发布时间:2015年 03月 24日 阅读次数:3299 次

山东省奶业协会会长 张志民

一、对当前奶业形势的基本分析
  当前,我国出现大面积的卖奶难和“倒奶杀牛”现象,损害了奶农利益,动摇了我国奶业发展的基础。
  自2014年2月中旬以来,奶源供需形势骤然变化。从2013年下半年的严重“奶荒”突变为严重“过剩”。
(一)行业对国内奶源供需形势误判,奶粉超量进口、囤货
  由于暂时性的奶源短缺和所谓“奶荒”,使得国内奶粉进口商和乳品生产企业对2015年奶源供需形势错误判断,加大了奶粉的进口和囤货,仅2013年第四季度和2014年第一季度,全国进口奶粉达70多万吨。2013年,山东进口奶粉2.2万吨,液态奶0.69万吨。目前,每吨奶粉进口价在2700美元左右/吨,比2014年高价时下跌近50%,折合原料奶价格为2.5—2.6元/公斤,这进一步打压了国内原料奶价格。由于奶粉的的超量进口和囤货,企业又难以在短时间内消化,不得不以压低原料奶收购量和收购价格,以转嫁企业负担。
(二)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原料奶收购价失控
  《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也非常明确的提出,“必要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由价格、畜牧兽医等部门以及行业协会、乳制品生产企业、生鲜乳收购者、奶畜养殖者代表组成的生鲜乳价格协调委员会,确定生鲜乳交易参考价格,供购销双方签订合同时参考。”从调查结果看,“国务院条例第二十三条”和国家有关部门的通知形同一张空文,没有得到贯彻和落实。原料奶价格在双方签订合同时也无从参考。
(三)“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对乳品企业缺乏约束力
  2008年10月,根据《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规定要求,农业部、国家工商管理总局共同制定印发了《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供生鲜乳双方之间签订生鲜乳购销合同时使用。在调查中发现,近年来,这个有一定的约束力的《生鲜乳购销合同示范文本》基本上没有使用或走样。
  对一些乳品企业随意的拒收、限收、压级、压价,不执行合同的做法,使处于弱势、没有话语权的奶农感到很无奈、很无助。
(四)乳制品加工量持续下降,库存增加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4年1—4月全国液态奶产量729.17万吨,同比下降2.03%,这是多年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我省继2013年乳制品总产量比2012年下降14.34%之后,2014年1—6月份乳制品产量再次出现下降,全省累计液态奶产量109.61万吨,同比下降6.7%。仅6月份就下降23.24%,下降幅度高于国内奶业主产省区的内蒙、黑龙江、河北、河南和新疆。干乳品产量5.06万吨,同比下降4.29%。库存增长明显加快,截止二季度,全国乳制品行业产成品资金为80.1亿元,同比增长38.1%,增速比上季度上升25.1个百分点,从侧面反映出乳制品提价导致需求减弱,致使库存水平处于高位。
(五)乳制品消费低迷,制约了乳制品产量增长
  2012年,山东城镇家庭居民乳制品购买量为人均27.72公斤,比2005年33.87公斤减少了6.15公斤,下降18.16%。就济南、青岛两市乳制品消费情况看,2012年城市居民人均乳制品购买量,济南是23.87公斤,青岛是26.69公斤。与2008年相比,济南基本持平,青岛减少7.74公斤,下降22.48%。从全国看,36个大中城市居民人均乳制品购买数量从2008年到2012年呈连年下降趋势,从2008年的人均25.47公斤,下降到2012年的23.25公斤(为5年来的最低值)。导致乳制品消费低迷、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有四个,一是价格高喝不起;二是不放心不敢喝,三是不了解不愿喝,四是想喝没地方买。乳制品消费已成为制约我国奶业可持续发展的一大瓶颈。
  此次我国奶业的巨大波动,一是暴露了奶牛产业的脆弱性;二是暴露了我国民族奶业缺乏独立性;三是暴露了产业利益分配失衡的严重性。
二、正确对待这次波动及波动中出现的问题
(一)这次波动是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出现的一次较为深度的调整。“三聚氰胺“事件至今已经整整6年多的时间,这期间我国奶业形势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新的情况,形势总体是好的。这次波动是在受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共同影响下发生的。任何新兴产业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这样的波动迟早要来,早来要比晚来好,它将倒逼我们加快奶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二)奶业发展中的问题,应在发展中解决,在调整中解决。这次波动给奶业,给奶农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是谁也不愿看到的状况。同时,这也是机遇,要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创新体制机制来解决,使奶业走上一个健康发展的轨道。
(三)树立信心,避免盲目悲观。奶业仍是我国富有发展潜力和广阔前景的朝阳产业。从人均消费量看,我国目前年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不足30公斤,不足亚洲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不足发达国家的十分之一。在我国,奶业是优化农业结构中优先发展的产业,是改善国民膳食结构,强壮民族体魄优化发展产业。
三、建议尽快采取以下政策措施,切实保护奶农利益稳定奶业生产
  从宏观上看,实现中国奶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在实现产销利益一体化上有突破;必须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上有突破;必须在扩大内需,增加乳制品消费上有突破;必须在建立多元化乳制品加工、流通体制上有突破。
  在近期应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我国奶业发展的基础。
(一)尽快建立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
  认真贯彻执行《国务院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建议尽快建立山东原料奶价格协调机制,在省政府统一领导下,由省发改委、省畜牧兽医局、省工商局及省奶业协会、乳制品生产企业、奶养殖企业代表组成原料奶价格协调委员会,定期会商确定原料奶交易参考价格,供原料奶交易双方签订购销合同时参考。
(二)建议制定原料奶购销合同示范文本,规范交易行为
  合同示范文本一旦制定,凡在本省区域内进行原料奶交易双方都要认真参照执行,并接受工商部门监督。依法处理合同执行中的矛盾纠纷。
(三)千方百计扩大原料奶销路
  奶牛生产具有周期性,原料奶具有鲜活性。按照中央农村经济政策,在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鼓动和支持奶农、奶牛场、奶牛合作社等进入乳品制作、加工、流通领域,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积极推动鲜奶吧健康有序发展,鼓励和支持鲜奶吧创新经营模式,扩大经营规模,提升经营水平,提高经营效益。
(四)加快奶牛群的结构调整,降低饲养成本,稳定产奶量
  抓住当前奶价继续走低的机遇,将“老、弱、病、残、低”的奶牛淘汰,提高其牛群的整齐度和生产水平。充分开发利用本地饲草饲料资源,采用行之有效的饲养管理技术,把饲养成本降到最低程度,保持牛奶产量的基本稳定。
(五)转型升级,建立新型的奶业生产经营组织
  奶农、奶牛场、奶牛合作社要走联合之路,建立新型的合作经营组织,提高社会经营地位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对话谈判的话语权,乳品企业通过加快自建、收购、参股、控股、托管奶牛场、合作社进程,逐步与奶牛生产组织建立深度契约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以抵御市场风险。
四、提高认识,促进奶吧健康有序发展
(一)鲜奶吧是乳品流通方式的创新
  从2012年到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支持和鼓励,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的。并提出“探索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灵活多样的农产品产销方式,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费用”;“支持农民合作社发展农产品加工流”;“大中城市要坚持保有一定的蔬菜等生鲜食品自给能力”,等一系列方针和措施,都有利于乳品流通方式的创新。
(二)鲜奶吧属于餐饮服务的管理范畴
  《食品安全法》、《国务院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都没有禁止餐饮服务领域制作、销售乳制品,并且政府主管部门还制定了一些相关的管理规定。“法不禁止不可为”,只要法律不禁止的,我们都可以试、可以创、可以干,促进鲜奶吧的有序健康发展。
(三)鲜奶吧的成功经验
  鲜奶吧的成功经验可以概括为四句话:诚信经营是核心;质量安全是关键;国家标准是尺度;奶业文化是导向。

 


(转自:乳业资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