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行业资讯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奶农倒奶”或是中国乳业转型之良机
信息来源:山东省奶业协会 发布时间:2015年 01月 13日 阅读次数:2044 次

 

 无论是倒奶还是杀牛,都是奶农为了减少损失、保住成本而做出的断腕之举,那么中国的奶牛已经过剩了吗?这次的“倒奶潮”的原因又何在呢?调查了广东地区倒奶事件的《羊城晚报》记者陆志霖向我们表示,主要还是洋奶粉的冲击。

  从去年2月份开始,国内生鲜乳价格已连续10个月下跌,加上原奶收购标准把关趋严,全国多地奶农上演“倒奶、卖牛、杀牛”现象。看着奶农把白花花的鲜奶倒掉,或是把昔日高价买来、辛苦喂养的奶牛不计成本转手卖出,甚至无奈宰杀,着实让人心痛。
  面对此起彼伏的“奶农倒奶”事件,不少媒体把该类事件归因于国际原奶价格的下跌、原材料成本的上涨或是洋奶粉的冲击。确实,在国内国际多重因素影响下,散户奶农的生存空间被急剧压缩,他们没有话语权,而且所提供产品的质量确实无法匹敌进口奶源,因此不得不接受企业的“挑挑拣拣”甚至是“压迫”的现状。
  面对“奶农倒奶”事件,我们可以哀叹、抱怨甚至是指责诸多客观原因,但在忽视事情发生根本原因的前提下,一味地指责或是出台更多的保护新机制,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或许我们应该以此事件为契机,进行多方面的更加深刻的反思。
  把牛奶白白倒掉,我们国内的牛奶是真的“过剩”吗?不要说我国的广大农村,就是在省会级别的城市,也还有相当多的群体喝不起牛奶,我国人均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五分之一。一边是人们喝不上、喝不起牛奶,一边是奶农把牛奶倒入田间扔掉。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这种状况?
  说是因为原材料上涨、原奶收购标准把关趋严、洋奶粉的冲击,挤占了国内乳业或是奶农的生存空间,还不如说是国内乳业多年来发展不规范、不科学、奶源建设与快速扩张的乳品加工发展不协调等矛盾积累的反映。

  古语有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深水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奶农倒奶”一方面是我国生鲜乳业产业链转型之必然阵痛,另一方面也不失为我国传统乳业真正面对自我、完善革新、由大变强之良机。

来源:长江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