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关闭

电子文档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文档 >>

奶牛场的防疫与疫病监控
信息来源:山东省奶业协会 发布时间:2014年 12月 15日 阅读次数:2148 次

1 传染病的感染途径

    传染病的感染途径主要有4 条:一是与病牛或隐性感染牛的直接接触,如舔食或皮肤摩擦等。二是饲喂或饮用已被病原体污染的饲料或水源。三是机械传染,如咳嗽、喷嚏出来的水分微滴,或带走的尘埃传播。四是昆虫及动物传播,如蚊蝇叮咬、被狗咬伤得狂犬病。

2 我国常发传染病

    我国奶牛场里的常发传染病主要有口蹄疫、结核病、布氏杆菌病、牛粘膜病、牛流行热、鼻气管炎、大肠杆菌病。犊牛还有轮状病毒病。某些牛场还出现牛的支原体病。

2.1 口蹄疫

    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一种偶蹄动物急性、热性传染病。口蹄疫的病原有AOC,亚洲Ⅰ,南非Ⅰ、Ⅱ、Ⅲ等7 个血清型,60 多个亚型。口蹄疫的主要症状:体温升高,流涎,鼻漏,口腔、牙龈、舌出现水泡,水泡破溃后形成溃烂;乳头、乳房水泡,严重乳房炎;蹄部出现水泡,感染后跛行;幼畜死于急性心力衰竭。
    
口蹄疫的诊断方法分临床诊断和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PCR法、ELISA等),实验室诊断的样品一般为水泡皮、水泡液、死亡牛心肌,如果取血清,应取发病牛14 天后的血液。
    
牧场针对口蹄疫采取的措施:上报疫情,确诊后,要封锁牧场。疫点的病牛及同群牛全部扑杀,尸体无害化处理,场内要进行严格消毒。受威胁区要加强消毒,全场封锁,免疫接种O、亚Ⅰ、A型疫苗。疫点内最后一头牛只死亡,或半个月再无新病牛出现后,3 个月报请上级单位,解除封锁。

    疫苗注射后一定要定期的监测抗体效价。疫苗注射要重点预防冬春的发病。必要的时候可以加强免疫。注射疫苗后1 个小时以内,观察奶牛是否有疫苗反应,如流涎、兴奋不安等现象,如有可以每头牛一次注射肾上腺素 5 mL

2.2 结核病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它的临床症状常表现为:肺结核、淋巴结核以及肠道、乳房、生殖器官、脑组织结核结节形成。
    
结核病的诊断方法:分子生物学方法(PCR);变态反应方法:PPD(结核菌素皮内试验)。结核检疫中注意事项:量皮要准确,注射部位要选好并要剪毛;注射剂量要准确,判断要正确。
    
以前牧场对结核病采取的措施:(1)坚持防疫消毒,定期检疫:开放性结核病牛予以屠杀。(2)结核牛群培育健康牛:无症状结核阳性牛、隔离、集中饲养,定为结核场;犊牛生出后7 天,送往中间站。(3)建立中间站。送入的犊牛结核检疫阴性牛,送入健康牛场。阳性牛送入结核牛群或屠宰。

    现在牧场采取的措施:(1)加强饲养管理、环境消毒;(2)每年定期2 次对全群牛进行检疫:引进牛时,应隔离、检疫,阴性者再进入牛场。

2.3 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是由牛布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临床症状:怀孕母牛流产,关节炎、子宫炎、胎衣不下、乳房炎、公牛睾丸炎,精子生成障碍。
    
布氏杆菌病的诊断方法:细菌镜检,分离培养;血清学检查,虎红平板试验、试管凝集试验,补体结合试验、ELISA
    1950
1990年,我国采取以菌苗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1990年以后不再注射疫苗。
    
以前牧场对布氏杆菌病采取的措施:①定期地对牛群进行血清试管凝集试验,阳性病牛集中饲养,牛场为布病场。②加强饲养管理和兽医防疫消毒制度,取胎儿真胃内容物进行细菌培养。③犊牛初乳饲喂7 天后送中间站饲养,进行血清学检查,阴性牛送健康场,阳性牛屠宰。 ④在布氏杆菌病流行区进行免疫接种。
    
现在牧场采取的措施:每年定期进行布病牛检疫2 次,阳性牛屠杀;加强防疫消毒,消灭病原菌感染;引进牛进行严格检疫;对流产牛隔离饲养,确定病原。

2.4 牛流行热
    
牛流行热是由牛流行热病毒引起奶牛的急性、热性传染病。临床特点:发烧、出血性肠炎、瘫痪卧地、气喘、肺气肿等。
    
牛流行热的防治:①贯彻三早,即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②做好灭蚊蝇工作;③加强对病牛的治疗,促进康复;④流行热疫苗预防注射。

2.5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引起牛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牛疱疹病毒I型感染、红鼻病或牛传染性坏死性鼻炎。临床特征为呼吸困难和发热,有鼻炎、鼻窦炎、喉炎和气管炎、结膜炎、肠炎、脑膜脑炎、子宫炎。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的防治:①当病牛和血清阳性反应数量较少时,为防止蔓延,可进行屠宰。②犊牛生后5 个月开始接种IBR疫苗,28 天后再加强免疫一次。

2.6 牛病毒性腹泻
    
牛病毒性腹泻(BVD)又叫牛黏膜病。临床症状以母牛多,呈隐性经过,如果发病,以流产为主;育成牛、犊牛发病较多,表现为畸形、失明、结膜炎。
    
防治:①加强饲养管理;②定期进行BVD血清检测,阳性者隔离;③严重感染时,可注射疫苗。

2.7 牛副结核
    
牛副结核是由副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奶牛的一种慢性消化道传染病。临床特点是持续性的腹泻,渐进性的消瘦,还有下颌的水肿,小肠黏膜增厚。
    
牛副结核可以用结核菌素和副结核菌素进行检疫,检疫的判断标准为测量引起反应的肿胀处的厚度,哪个更厚就为哪种病。
未发生疫病时,牛场应做到:①加强防疫消毒,控制非场人员、车辆进入;②加强监测,掌控牛群健康状况,定期进行结核、布病检疫;③对牛场内群发性腹泻、流产、跛行应引起重视;④采取封闭式饲养。引进牛时,应从无病区引入,严格检疫;⑤加强饲料运输保护,防止饲料、饮水污染;⑥严禁动物、畜产品进入牛场;⑦定期进行疫苗注射。
    
发生疫病后,牛场应做到:①屠杀临床病牛,进行无害化处理。②上报疫情。③疑似疫畜应隔离,隔离应选择偏僻、便于消毒的场所。加强观察,如有症状者,视为病牛,转移到病牛群。健康牛,必要时可注射疫苗;④封锁,根据疾病的严重程度,可划分为疫点、疫区、受威胁区。对疫点、疫区应设立明显标志,禁止人、畜、车辆出入。死牛进行无害化处理。受威胁区可接种疫苗;⑤封闭解除,疫区内最后一头扑杀或痊愈后14 天,在无新病牛出现。报上级职能部门,批准后解除。

3 奶牛场的消毒
    
牛场门口应设消毒池;进场车辆、人员要消毒; 生产区与生活区分开;职工进场消毒,换上工作服;职工每年要进行1 次身体健康检查;员工家中不饲养偶蹄动物;牛场环境清洁,运动场干净、干燥;运牛车应在指定区域;转牛车只应有政府职能部门的检疫合格证;死亡牛只及其接触、污染的工具、场所应严格消毒。
    
生产区应设净、污物通道;运动场应定期铺垫料,定期消毒,饮水池、饲槽应定期清刷;保持卧床清洁;保持牛体干净;产房每日清洁、消毒,接产用具用后应清洁、消毒;每月进行大消毒。

 


/ 肖定汉(北京奶牛中心)

 

友情链接